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从招商证券的这篇文章正好探讨一下关于固收+基金控制回撤的问题我觉得很适合个人投资者朋友们学习一下我直接援引一下文章里的一些图片作为辅助
下图是天弘旗下固收+基金的年度收益和全市场的比较这个图比较有看点的一点在于天弘的固收+产品数量在2022年接近翻倍而此前的2021年恰恰是上一轮牛市的高潮这说明权益转牛推动固收+业务发展的逻辑是没问题的
并且在这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可以明显看到从2018年资管新规提出到2022年初正式落地理财等打破刚兑个人投资者在固收+产品的占比大踏步提高绿色箭头的部分直到和机构投资者几乎达成某种平衡也就是说固收+对个人投资者而言是越来越绕不开的一个品种
第二正是因为固收+伴随牛市而起也使得牛熊转换中固收+的回撤控制能力越发重要
大家看上面第一张图可以看出在过去整整10年的历程中天弘的固收+产品唯一一次年度收益整体为负就是2022年也就是说在牛熊转换的那个时间段当年全市场二级债基的平均收益是-3.15%而沪深300的年度收益是-22.63%
这其实恰恰说明固收+的回撤控制能力以及随后的修复速率非常重要否则用户很可能在牛市的最高点集体进入然后吃到最大的亏奔着固收+去结果享受到固收-的体验
所以我个人一直认为不论是纯债产品还是固收+产品弹性反而不是第一位的回撤控制能力才是第一位的这背后是投资者的投资目的决定的这批人的目标就是保值增值在尽量别亏钱的基础上能比存款啥的表现的好一点
所以招商证券的原文中也有大量的篇幅描述两个指标回撤控制以及滚动持有一年的正收益率概率
很多人会认为一个产品特别是固收+产品其要控制回撤做绝对收益核心是投资方法论或者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
基金经理们都是聪明人有了考核约束后这些人自然会去琢磨去有的放矢的搭建产品配置和回撤控制的框架否则紧紧依靠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无法长期战胜市场的你很难指望一个人不去时不时地赌一把这不符合人性
①在复杂的投资链条中如资产配置行业选择个股选择等环节拆解归因进行考核难度较大因此选择直接对产品最终的业绩表现进行评估
②考核的核心导向并非单纯追求排名而是更侧重于风险调整后的收益表现和风险控制能力
③关键指标之一风险调整后收益指标如夏普比率Sharpe Ratio或索提诺比率Sortino Ratio用以衡量基金在承担单位风险下获取回报的能力
④关键指标之二最大回撤控制设定明确的最大回撤目标值如果产品的实际最大回撤突破了预设的目标将在考核中被扣分对于风险控制要求更严格的产品如低波动产品一旦突破最大回撤限制可能会直接导致考核评级下调这种严格的约束机制也促使基金经理在管理中密切关注回撤并在接近目标阈值时主动调整组合以控制风险
如果基金公司一味吹嘘自己的基金经理有多么多么牛逼多么多么大师我觉得可能确实有牛逼的成分但我永远更相信牛逼的个人比不过一套靠谱的体系
雪球三分法是雪球基于“长期投资+资产配置”推出的基金配置理念,通过资产分散、市场分散、时机分散这三大分散进行基金长期投资,从而实现投资收益来源多元化和风险分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