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t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怎么样?好不好?全国首创!

  当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这些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产业形态时,数字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早已跳出“专一领域深耕”的传统框架。企业需要的是既懂经济规律又通数字技术,既熟悉法律边界又能玩转管理逻辑的“多面手”;行业呼唤的是能把技术创新转化为产业动能,既能扎根本土实践又具备全球视野的“领航者”。

  传统学科壁垒下培养出的人才,往往在跨领域融合中显得力不从心,而这种供需错配,恰恰成了制约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谁能率先打破学科藩篱,构建适配数字时代的人才培养体系,谁就能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先机。

  近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牵头成立的湖北数字经济学院,正是冲着解决这个核心问题而来。这所全国首家由省政府统筹打造的数字经济学院,背后的“含金量”可不小——它在湖北省政府领导下,由省教育厅、数据局等多部门指导,依托的是中南大“经、管、法、信”四大主干学科的深厚积淀。

  这种“政府统筹+高校牵头+多部门协同”的模式,天然就带着打破体制壁垒的优势,既能精准对接国家“数字中国”战略和湖北区域发展需求,又能整合教育、产业、政策等多方资源,这可不是普通高校自主设立的学院能比的。

  更关键的是,中南大这四大主干学科本身就极具互补性,经济学打底、管理学实操、法学划边界、信息科学做技术支撑,多学科像齿轮一样咬合运转,正好契合了数字经济“跨界融合”的核心特质。

  在人才培养上,这所学院的路子也很“接地气”又不失前瞻性。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相关信息,该学院首批就瞄准了“拔尖人才”,开设人文科学试验班和数字经济(拔尖人才实验班),面向全国招100名本科生,而且玩起了一体化培养——每年从这些学生里选30人,一路读到博士,研究生教育首期就招了60多名专业硕士,未来还要覆盖全学段。

  这种模式直接打通了人才成长的“快车道”,避免了传统培养中本科、硕士、博士阶段的内容重复或断层,能让学生在数字经济领域深耕细作。更重要的是,它要培养的是“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型”人才,这“四型”可不是喊口号:创新型对标技术突破,复合型强调跨学科能力,应用型紧盯产业需求,国际型着眼全球视野,精准戳中了数字时代对人才的核心要求。

  同时,中南大校长朱方伟更是强调,该学院要汇聚百余名国家级人才和行业领军人物,目标是培养“精通经济、熟悉实战、擅于创业的数字经济领军人才”。这些都不是空谈,从成立大会上60多位国家级人才、行业翘楚齐聚探讨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就能看出,这所学院从一开始就站在了产业和学术的前沿。

  说到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能牵头建起这样一所全国首创的数字经济学院,本身就彰显了它的底气——既有深厚的学科积淀,又能紧跟时代需求,还能争取到政府和社会资源的强力支持。对于想在数字时代站稳脚跟的学生来说,这样一所能把政策、产业、学术、教育拧成一股绳的学院,无疑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成长平台,而这也正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实力的生动体现。

  关注“一千零一个志愿”,获取更多关于大学的原创解读、最新最全的大学招生信息!